36氪
https://36kr.com/p/1717788305161477
关注
换个地方写代码,换种活法?
行业风雨飘摇的一粒尘埃,落在普通人身上便是一座大山。前有双减政策市场激缩,教培人连夜转行走投无路,后有互联网大厂优化裁员人人自危,往昔光鲜高薪的程序员们也开始担心明天饭碗不保,一时之间诸事不稳成为了互联网人默认的心态。
与此同时,一些程序员把求职的目光放在了邻国日本。换个地方写代码,也换种活法。
他们有35岁危机吗?他们要加班吗?他们过得好吗?后厂青年邀请了四位正在或曾经在日本工作过的职场人,通过线上圆桌的形式,和他们聊了聊在日本工作的体验。
#为什么决定去日本?
我本科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,大三的时候,学校同日本的大学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,有个项目是给日语研究室做学习软件开发,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学习机会,便申请交换留学。后来借着交流的机会,我在日本继续读了硕士和博士,自己也很喜欢日本的文化,便留了下来。
我与侯斌本科都是大连理工大学,后来我去东京工业大学读了硕士,毕业后顺利地入职了乐天就留在日本了。
我的本硕都是在国内读的,毕业后在华为作为研发工作了四年。当时那个岗位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,以及因为年轻想出去看一看。正巧有个在日本工作的朋友给我介绍了去日本的机会,就趁着这个机会出国了。
我来日本学习、工作,语言一直是比较难克服的问题。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,和日本人的交流不多,所以语言进步得会慢一些。2013年参加日本公司面试说明会时,我还是处于话说不明白的状态。
包括我在第一家公司从服务器后端转前端程序员,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语言方面的原因。那时每次有了新项目,我们都要经常开会,每个人都要汇报自己做了什么。